M6米乐29万亿银行理财正面临两大信任危机如何破局关系银行理财未来
发布时间:2023-03-19
 银行理财一直是大众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和方式,2022年底银行理财规模29万亿,但面临的信任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2022年对于银行和广大投资者来说,最崩溃的不是股市的涨涨跌跌、也不是房价的上上下下、更不是餐饮堂食的取消与开放,而是银行理财的大幅度净值回撤甚至众多理财产品的亏损。数据显示,在2022年底全市场净值小于1的银行理财产品有8358只,占银行理财产品总量31306只的约27%。M6米

  银行理财一直是大众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和方式,2022年底银行理财规模29万亿,但面临的信任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2022年对于银行和广大投资者来说,最崩溃的不是股市的涨涨跌跌、也不是房价的上上下下、更不是餐饮堂食的取消与开放,而是银行理财的大幅度净值回撤甚至众多理财产品的亏损。数据显示,在2022年底全市场净值小于1的银行理财产品有8358只,占银行理财产品总量31306只的约27%。M6米乐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周内净值回撤33%,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程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2022年表现最差的理财产品亏损幅度超过90%。

  银行理财太坑了;再也不买银行理财了;理财产品就是一个套路;以前喜欢理财,现在才知理财是最无语的坑;陷阱的理财已结束了它的使命,远离理财这个陷阱!理财概念马上都快消失了;银行理财的业绩基准完全是让你入套的大忽悠,一旦买入理财本金亏损不说,还锁定期让你退不出来。这样的理财是不会有市场的,只有彻底玩完!理财已经让银行给玩坏了,走到了尽头了。

  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理财已经面临两大信任危机,如何打破信任危机才能思考银行理财的未来。

  第一大信任危机,目前的银行理财业并没有真正重视和意识到银行理财的信任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

  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众多投资亏损却成为让投资者失去信心的基本现实。

  2022年3月份银行理财净值出现过一次回撤,也曾经造成了部分投资者的亏损,但银行理财机构并没有从理财风险的角度进行反思和检讨,而是告诉理财投资者这是偶然事件,是一种市场意外。本来是一次银行理财检讨、修正的风险机遇,却让银行理财机构就这么白白地浪费掉了。

  2022年11月份,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破净M6米乐,11月份当月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半以上出现亏损,破净产品数量不断上升,2000多万的理财投资者造成损失,银行理财投资者纷纷出逃,而银行理财机构面对投资者的赎回潮,理财专业人士和专家却依然认为是短期现象、风险可控,仅仅出面道歉了事,甚至提出要教育理财投资者,这是多么荒唐的结论啊。

  从目前各银行理财机采取的短期措施看,除了利用自有资金回购勉强算是一种自救行为以外M6米乐,投资者教育、调降业绩比较基准展示方式、重新推出摊余成本计价模式、延长理财产品封闭期弱化流动性和赎回能力等方式,要么是本末倒置,要么就是自欺欺人,不仅无法解决信任难题,甚至会陷入更大的信任危机之中。

  实际上,2022年的两次银行理财净值回撤,M6米乐特别是2022年11月份以来出现的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以及几千家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从根本上动摇了银行理财的信任基础,说银行理财面对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信任危机也不为过,真正需要修复的是理财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信任重建。

  银行理财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的信任危机,必须从根本上确立银行理财的风险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从根本上避免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和众多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风险基础,减少风险和风险损失才是建立投资者信任的基础,而不是企图通过教育投资者让投资者心甘情愿地被动接受风险损失。

  认识到危机就解决了危机的一半。可怕的是,银行理财机构到目前为止仍然装聋作哑,企图掩耳盗铃蒙混过关,这才是归可怕的未来。

  第二大信任危机,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一年内两次大的市场波动,但银行根本没有认识和改进造成银行理财困局的危机基础

  既没有认识到银行信任危机的存在,更没有采取措施解决银行净值大幅度回撤的危机基础,事实上仍然处于一个茫然和被动应对的状态。

  我国银行理财从新资产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的三年中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银行理财向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变,目前已经有3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得批准筹建(包括已经开业),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

  二是银行理财已经完成了净值化的转变。银行理财已经完成从保本保息理财市场向理财净值化的转变,目前银行理财净值化率已经超过95%,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令整个银行理财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是银行理财从资金池管理向单独核算转变M6米乐,而银行理财的客户对象从银行存款者向银行理财者转变。

  2022年是银行理财净值化的元年,但一年内就发生了两次非常显著的理财危机冲击,这无论对银行理财市场本身还是银行理财投资者都倍受冲击和伤害。

  我们可以说,两次银行理财遭遇的市场冲击原因不同。第一次银行理财的冲击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而2022年11月以来发生的银行理财是由于债券市场波动,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本质上相同,即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无法平滑市场价格波动对银行理财的净值冲击理财新闻,从而表现出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对风险对冲和风险缓释的脆弱性和无力感。

  2022年3月份第一次对银行理财造成的冲击后果是,导致2022年4月末将近16%银行理财产品年初以来收益率在0及以下,15%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在1及以下。但整体来说,无论是影响力还损失程度仍然在可控的范围,因此偶然事件以及短期行为足够给投资者一个安心的解释。

  2022年11月份债市调整引发的银行理财市场波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2月16日近60%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间收益率在0及以下,近三分之一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在1及以下。M6米乐而且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损失程度也更加严重。2022年12月底银行理财破净率为20.22%,较11月下降65bp。

  如果我们以银行理财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来回避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的银行理财市场是没有希望的,而银行理财信任危机的核心在于两点:

  第一点是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与银行理财的存款群体是一致的,没有任何改变,而我们的银行理财机构却直接无视了这一客户群体基础,或者说是有意地忽视这一群体的现实,向低风险偏好的投资群体销售和发行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从而导致低风险甚至保本群体的客户却要面对出现巨大风险可能的银行理财产品。

  第二点是银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底层资产逻辑缺乏正确的认知,仍然用资金池的理财思维逻辑和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逻辑管理银行理财的投资资产,表现为风险资产分类失真、风险资产管理针对性偏差、风险预警机构不足、风险处理能力不强,从而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时手足无措而导致应急性件并加剧风险程度的深化。

  无论是客户群体的偏差还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欠缺,都导致客户对银行理财缺乏了极大的信任感,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恐慌性赎回”接连发生,有数据显示,2022年底与11月份相比,银行理财规模回撤了2.5万亿,2023年被银行理财发行受到冷遇,双节期间再也没有能力推出春节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两大信任危机目前虽然没有动摇银行理财的基础,但对银行理财的未来已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一次银行理财涅磐重生的机遇,只有直面这种风险和危机的存在,才能真正重建和重塑银行理财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期待的银行理财未来。你有什么想法,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